三阴性乳腺癌有望实现分类对症,精准治疗丨CellPress论文速递
在全球乳腺癌学界被誉为最难治的三阴性乳腺癌,今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领衔的四支专家团队历时五年联合攻关,绘制出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队列多组学图谱,并提出“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基础上的精准治疗策略”,这意味着既往缺乏有效疗法的三阴性乳腺癌有望获得分类而治的策略。该项重要研究成果已在北京时间3月8日凌晨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肿瘤学顶尖期刊Cancer Cell上发表(长按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阅读论文)。
乳腺癌像一个“大家族”,可细分为腔面A、腔面B、HER-2阳性和三阴性四大亚型,其中以三阴性乳腺癌最为复杂,三阴性乳腺癌之所以称为“三阴”,正是因为这种乳腺癌的亚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三个主要治疗靶点均为阴性。与其他三种乳腺癌亚型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只能依靠化疗,并且治疗效果不佳,这是乳腺癌学界的一道世界性难题。
“抗癌药物要发挥作用,必须需要先在肿瘤上找到作用的‘靶子’,这个‘靶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药物靶点,不同肿瘤类型的药物靶点往往有较大区别,” 项目主要研究者邵志敏教授指出,“缺乏特定的治疗靶点是导致三阴性乳腺癌长期以来没有很好治疗手段的主要原因。”
目前三阴性乳腺癌系统治疗以化疗为主,但即便如此,相当一部分患者还是承受了化疗的毒副作用带来的痛苦,且因“盲目”化疗容易产生耐药而无效,而一旦发生远处转移则几乎不可治愈。
绘制三阴性乳癌全球最大“分型图谱”
越来越的研究正在表明,三阴性乳腺癌可能并不是单一的类型。此前邵志敏教授团队针对不同疗效的三阴性乳腺癌开展过一项研究,即将不同预后的三阴性乳腺癌进行区分,进而提供不同的诊治策略。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也进一步思考,是否可以通过高通量基因芯片和测序技术,绘制出三阴性乳腺癌的基因图谱,或将有利于发现更多三阴性乳腺癌病人的特异靶点,进而使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成为可能。
研究团队针对465例三阴性乳腺癌标本展开研究,绘制出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队列多组学图谱。通过对庞大基因数据的分析,研究团队证实三阴性乳腺癌的确不是传统认识中的单一类型——三阴性乳腺癌不仅拥有自己的“家族”,家族中有不同的亚型,且不同亚型之间可能存在生存差异、对不同治疗方案敏感性不同。
根据这些亚型基因表达谱的不同特征,研究团队将三阴性乳腺癌分类,并命名为4个不同的亚型:免疫调节型、腔面雄激素受体型、基底样免疫抑制型、间质型。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基于多维组学大数据系统提出的三阴性乳腺癌分类标准,这为寻找到三阴性乳腺癌的靶点指明了新的方向。
研究正在转化临床应用,三阴性乳癌未来有望“靶向治疗”
目前,研究人员根据前期实验结果发明了临床实用的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方法,结合乳腺外科正在大力推行的精准医学基因检测,可以为每一位患者进行精确的分子分型并鉴定药物靶点,从而有望在临床中实现精准治疗。这对于化疗后耐药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可以说带来了生机和曙光。
针对这些特殊基因突变研究,结合临床试验,就有机会更早实现临床转化,更快开发出针对不同三阴性乳腺癌靶点的药物,让患者尽早获得精准且能明显提升疗效的治疗方案。
此次项研究还同时首次公布了一批中国人三阴性乳腺癌的特有基因突变:例如PIK3CA基因突变,在我国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人群中的比例要显著高于美国的数据。
研究团队一致认为:这项研究将为后续开展针对国人三阴性乳腺癌的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提供数据和证据的支持;后期他们也将针对这些特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特别是对于突变基因上导致癌变的位点进一步探析,以期缩小临床转化研究的范围。
相关论文信息
论文原文刊载于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ancer Cell上,点击“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阅读论文。
论文标题:
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Landscape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s: Subtype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论文网址:
https://www.cell.com/cancer-cell/fulltext/S1535-6108(19)30096-0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19.02.001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论文